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明朝贵州方志中地名的来源和教化意义
作者:yibilw 日期:2021-11-13 分类:文科论文
二、地名的教化
明代在贵州各处设立学校,以使得人民识文断字,知晓礼仪,同时设立寺庙、道观、宫室、桥梁等,皆仿照中原样式,以达到教化、易风易俗的目的,而地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(一)宣扬儒家理念
地名主要是以儒家理念来命名,无论是在政区名字,还是人文建筑名称,都能得以体现,其意在使少数地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,耳熟能详,形成以儒家理念为核心的观念,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,以便于治理。地名中所宣扬的儒家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第一,宣扬儒家美好品德,主要是忠、孝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思想的宣扬;第二,宣扬和平、安定的思想,这类地名在政区地名中尤为常见,常见字眼有“镇”“威”“勇”“安”“平”“宁”“化”等;第三,通过地名表达对少数民族吉祥如意的希望和关怀,有“圆通”“来喜”“迎恩”“真趣”“宾阳”“开泰”“宦适”“怀远”等,希望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平安吉祥,繁荣昌盛,起到了宣扬儒家思想、教化人心的作用。
(二)宣扬人物事迹功绩
在地名中,也不乏以人物事迹来命名的地方,通过以人物做过的伟大功绩来命名,使后世之人能够永远牢记此人为贵州发展而做出的伟大贡献,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。
开州即为王阳明来贵州开阳明心学而命名,王阳明被贬至贵州后,在贵州开州,即今开阳处潜心研究,开创新的学派“阳明心学”,后世称之为“龙场悟道”。且王阳明在贵州地区多处讲学,开办书院,大开贵州文风,客观上促进了贵州的文化发展,甚至有很多书院流传至今,依然具有很大的影响。为纪念王阳明这一功绩,遂将其悟道之处更名为“开州”,意为开阳明心学之处。而通过地名,世世代代人民可以牢记王阳明在此的卓越贡献,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原地区文化以及中原地区人民的认同。新添卫境内的惠政桥也是如此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地名教化具有长远、潜移默化的特点。地名的教化具有长远性,它指的是大多数地名一旦取名之后,几乎在一个朝代甚至几个朝代都可以得以延续,时间长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。通过地名教化对人们的影响是较为长远的,它不仅仅影响一代人,而且会影响世世代代,祖祖辈辈居住在此的贵州人民,必然会对这个地方,尤其是地名产生深刻的依赖感或认同感,并且使其所蕴含的思想、文化、理念得以代代传承。
地名具有潜移默化性,其不同于学校教育,学校教育通过让学生入学读书,习文识字从而教育人心,而地名的教化是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大到政区地名,小到一个桥梁的名字,贵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可以处处看到地名的存在,感受到其所蕴含的思想观念,并产生认同。
三、地名的教化意义
(一) 移风易俗,促进发展
- 上一篇:唐朝和亲公主的概况及地位试析
- 下一篇:我国粮仓的历史发展及优化建议
猜你还喜欢
- 热门文章
-
- 随机文章
-